序言天地间孕育灵气的生物中,人是最宝贵的;人之所以宝贵,根本在于拥有生命。生命是精神的根基,身体是精神的载体。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,身体过度劳累就会垮掉。如果能让心神在虚空宁静中遨游,摒弃思虑、顺应自然,在子时之后(夜半11点至凌晨1点)吸纳天地间的元气,在空闲的房间里适时做导引养生动作,养护身体没有疏漏,再配合服用补益的良药,那么活到百岁高龄,就是很平常的事。但如果放纵自己沉迷于歌舞女色,耗费心思去追求富贵,把得失常挂在心上,焦躁烦闷却无法自我排解,不遵守礼仪法度,饮食没有节制,这样的人,怎能避免早逝的祸患呢?我趁着修习“止观”(佛教修行方法,指集中精神观察事物)的闲暇,姑且翻阅《养生要集》。这部书的编撰者,有钱彦、张湛(号道林)这类人,还有翟平、黄山之流,他们都是喜好养生、才智出众的人,立志于珍惜和养护生命。他们有的搜集神仙典籍中记载的长寿之人的养生规范,有的采录彭铿(彭祖)、老子等长寿者的养生方法。从远古神农、黄帝时期开始,到魏晋之际,只要是对养生有益,或是会给日后留下损害的内容,各类典籍原本都有记录。现在我选取其中重要的方法,删除繁杂无用的部分,按类别整理篇章标题,分为上下两卷,每卷各有三篇,命名为《养性延命录》,打算用来帮助有缘分的人,希望凭借这份缘分造福他人。也有人说这部书是孙思邈编撰的。(注:文中括号内为原文注释的现代解读,下同。“为:《云笈七签》作'于’”等句,是指本书部分文字与《云笈七签》版本存在差异,此处按原文意思直译,不额外展开版本对比。)教诫篇第一各类经典与名家的养生观点1.《神农经》:吃谷物的人,聪明有智慧;吃矿石的人(指炼制后的五金、五石等矿物药),身体丰润且不易衰老;吃灵芝的人,能延长寿命、不死;吸纳元气的人,大地无法埋葬他,上天无法终结他的生命。所以服用养生药物的人,能与上天不同,和日月一样长久存在。2.《混元道经》:“谷神不死”,河上公(注家)解释:“谷”是“养护”的意思,能养护精神,生命就不会终结。“神”指五脏的精神:肝藏魂,肺藏魄,心藏神,肾藏精,脾藏志。如果五脏都受到损伤,这五种精神就会离开身体。这就是“玄牝”(天地万物的根源)。所谓不死的方法,就在于“玄牝”。“玄”代表天,对应到人身上就是鼻子;“牝”代表地,对应到人身上就是嘴巴。天通过五种清气(指自然界中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对应的五种气息)滋养人,清气从鼻子进入,蕴藏在心里。这五种清气清灵细微,能滋养人的精神、智慧、声音和五种性情,对应的“神”称为“魂”。“魂”属阳,从鼻子进出,与天相通,所以鼻子是“玄”。地通过五种味道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滋养人,味道从嘴巴进入,蕴藏在胃里。这五种味道浑浊厚重,能滋养人的身体、骨骼、肌肉、血脉和六种情感(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),对应的“神”称为“魄”。“魄”属阴,从嘴巴进出,与地相通,所以嘴巴是“牝”。“玄牝之门”(鼻子和嘴巴),就是天地的根源。“根”是“本源”的意思,是说鼻子和嘴巴,是天地间元气进出人体的通道。元气在体内“绵绵若存”(持续不断、似有若无),鼻子和嘴巴的呼吸喘息,应当轻柔细微,好像存在,又好像不存在。使用元气要“不勤”(舒缓不急促),呼吸应当从容舒展,不要又急又快、过度劳累。3.《混元道德经》:“出生”,是说情欲从五脏内向外流露时,魂能安定、魄能平静,生命就能保持活力;“入死”,是说情欲侵入内心,精气耗散、精神迷乱,生命就会走向死亡。“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”,意思是趋向生存和趋向死亡的途径,各有十三条,对应人体的九窍(眼、耳、鼻、口、前阴、后阴共九窍)和四关(手、足四肢)。趋向生存的做法是:眼睛不胡乱看,耳朵不胡乱听,鼻子不胡乱闻,嘴巴不胡乱说,手不胡乱拿东西,脚不胡乱走动,精气不胡乱耗费。趋向死亡的做法,正好与此相反。人在追求生存时,却常常做出走向死亡的行为,这也是因为那十三条“死路”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人们过于追求“生存的丰厚”(过度贪图养生的享受,比如过度进补、放纵欲望)。之所以会走向死亡,是因为想要“活得更好”的欲望太强烈,违背了自然规律,行为没有章法。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,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、老虎,进入军队不会被兵器伤害。犀牛无处用它的角,老虎无处用它的爪,兵器无处用它的刃。为什么?因为他没有“走向死亡的途径”(不触碰那些伤害生命的行为)。4.《庄子·养生篇》:“吾生也有涯”,向秀(注家)解释:生命能感知的范围,各有极限;“而智也无涯”,嵇康(注家)解释:不经过思考就产生的欲望,是本性的自然流露;感知外界后产生的反应,是智慧的运用。本性的自然流露,遇到合适的事物就满足,不会过度使用智慧;顺应感受而不刻意追求,就不会疲倦。所以世人的问题,只在于智慧被过度消耗,而不在于本性的自然流露。“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”,郭象(注家)解释: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没有边界的智慧,怎么能不陷入困境呢?“已而为智者,殆而已矣”,向秀解释:已经被智慧困住了,还想用智慧去解决困境,就会更加危险。《庄子》还说:明白生命本质的人,不会追求生命本身不需要的东西(不做超出本性的事);向秀解释:生命本身不需要的,是超出本性的事;张湛(注家)解释:生命的机理本就完整,做分外的事,就是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东西。明白命运本质的人,不会追求智慧无法做到的事;向秀解释:这是指生命自然终结的情况;张湛解释: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,守住自己能把握的本分,这不是智慧能强行改变的。5.《列子》:年轻时不懒惰,努力做事;壮年时不浪费时光,积极进取;年老后能安于贫困,减少欲望;让心神闲适,适当活动身体,这是养生的方法。《列子》还说:人体的充盈与亏虚、生长与衰退,都和天地相通,与万物相应;张湛解释:人与阴阳二气相通。从生命开始到结束,都保持身心和谐,让心神宁静、摒弃杂念,这是维持生命的方法。始终保持和谐,精神就不会消散。6.《混元妙真经》:人常常偏离“道”(自然规律),不是“道”抛弃人;人常常放弃生命,不是生命离开人。所以想要养护生命的人,千万不要偏离“道”;追求“道”的人,千万不要放弃生命。要让“道”和生命相互依存、相互守护。7.《黄老经玄示》:天道运行变化,能让万物无穷无尽;人道运行变化,却会让身体和精神走向消亡。如果过度消耗精神、施泄精气,精气耗尽,人就会衰老。身体原本能产生精气,精气又由精神滋养。不随意施泄精气,就能与天的品德相合;不违背精神的自然变化,就能与“道”的法则一致。《玄示》还说:“以形化者”(身体先死亡,精神脱离身体的人),属于“尸解”(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,身体留下,精神成仙的方式)之类。精神和身体分离,二者无法共存,就像飞鸟入海变成蛤蜊,随秋末的阴阳之气变化。“以气化者”(精神与元气融合的人),还有希望长生;“以形化者”,则很危险。严君平(道家学者)在《老子指归》中说:让心神在虚空宁静中遨游,把志向集中在精微的“道”上,放下思虑、没有欲望,归于自然无为的状态,就能延长生命,与“道”长久共存。8.《大有经》:有人疑惑:万物最初都源于“无”(道家认为的宇宙本源),最终都由阴阳二气孕育,身体和魂魄依托天地存在,依靠饮食和呼吸生长,但人有愚有智、有强有弱、有寿有夭,这是天决定的,还是人自己决定的?解答的人说:人的外形、愚笨或聪明,由天决定;身体强弱、寿命长短,由人自己决定。天道是自然的,人道是由自己掌控的。如果胎儿时期元气充足,出生后母乳充足,长大后不过度追求美味,壮年时不过度沉迷声色,人就会强壮长寿;如果胎儿时期元气虚弱,出生后母乳不足,长大后过度追求美味,壮年时放纵声色,人就会虚弱早逝。如果生长发育本就完好,再加上适当的养护,寿命就无法估量。9.《道机》:人的寿命有长有短,不是天生的,都是因为自身不谨慎,饮食过量或不当,放纵欲望没有节制,违背阴阳规律,魂魄精神不能守在体内,精气耗尽、生命衰败,各种疾病滋生,所以无法活完应有的寿命。10.《河图帝视萌》:违背天时的人会遭遇凶险,顺应天时的人会获得吉利。春夏两季适合住在高处(顺应阳气上升),秋冬两季适合住在低处(顺应阴气下沉),这样会吉利多福,长寿没有尽头。11.《维书宝予命》:古人治病的方法,用甘美的泉水(比喻清润的元气)调和身体,用元气滋润脏腑,药物不辣不苦,味道甘甜,经常服用,能让津液流遍五脏,滋养心肺,终身没有疾病。12.《孔子家语》:吃肉的人勇敢但凶悍(像虎狼一样);吸纳元气的人精神清明且长寿(像仙人、灵龟一样);吃谷物的人聪明但寿命较短(指普通人);不进食的人(指依靠元气生存的人)不会死亡且精神超凡,只依靠呼吸生存,没有思虑。13.《传》(古代典籍):饮食杂乱的人,容易被各种疾病和邪气侵扰。吃得越少,心神越开阔,寿命越长;吃得越多,心神越堵塞,寿命越短。14.太史公司马谈(司马迁之父):精神是生命的根本,身体是生命的载体。精神过度使用会衰竭,身体过度劳累会垮掉。如果精神和身体过早衰老,还想和天地一样长久存在,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。所以人能活着,靠的是精神;精神寄托的地方,是身体。精神和身体分离,人就会死亡;死亡的人不能复活,分离的精神和身体不能再结合,所以圣人重视精神和身体的养护。养生的方法有总体的要领,即使不能掌握所有细节,只要想到自己的做法常常和世俗相反(不随波逐流放纵欲望),就能走上正确的养生道路,获得超过一半的成效。有心养生的人,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?15.《小有经》:减少思虑、减少杂念、减少欲望、减少事务、减少言语、减少嬉笑、减少忧愁、减少享乐、减少欢喜、减少愤怒、减少喜好、减少厌恶,做到这“十二少”,是养生的关键。思虑过多会让精神疲惫,杂念过多会让意志分散,欲望过多会损害志向,事务过多会让身体劳累,言语过多会让气息紊乱,嬉笑过多会伤害脏腑,忧愁过多会让心神恐惧,享乐过多会让心意放纵,欢喜过多会让人错乱失态,愤怒过多会让血脉混乱,喜好过多会让人沉迷不悟,厌恶过多会让人憔悴无欢。这“十二多”不消除,是丧失生命的根本。能做到“无多”(没有这些过度的行为),就接近得道之人的养生要义了。生活奢侈懒散的人反而长寿,行为怪异、过度勤劳的人反而早逝,这是因为放纵与节俭、安逸与辛劳的不同;农夫长寿,富贵人家早逝,这是因为欲望多少的证明;隐士很少生病,奔波在外的人多有疾病,这是因为事务繁杂与简单的区别。所以普通人争相求利,修道之人很少追求这些。16.胡昭(三国时期隐士):眼睛不要看不正经的颜色,耳朵不要听丑恶的言语,鼻子不要闻腥臭的气味,嘴巴不要尝有毒或刺激性的味道,心里不要谋划欺诈的事情,这些行为都会侮辱精神、损害寿命。另外,平时经常叹息,日夜哭喊呼啸,会招来邪气、扰乱正气。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,也不可能完全没事可做,但应该让心神平和、减少杂念,让身体安静、减少思虑,先消除扰乱精神、违背本性的行为,这是爱惜精神的一种方法。17.《黄庭经》:“玉池”(指口腔)里的清水(指唾液)能滋养“灵根”(指身体的根本),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修习,就能长久生存,这叫做“饮食自然”(依靠身体自身产生的津液养生)。“自然”就是“华池”(口腔),“华池”就是口中的唾液。按照正确的方法呼吸,咽下唾液,就能不感到饥饿。18.《老君尹氏内解》:唾液,上升时成为甘美的泉水,聚集时成为玉浆,流动时成为华池(口腔中的津液),分散时成为精气,下降时成为甘露。所以嘴巴是“华池”,里面有甘美的泉水(唾液),漱口后咽下,能滋润脏腑、滋养身体,让血脉通畅,滋养全身的精神、关节和毛发,身体依靠它生长。19.《中经》:性格沉静的人长寿,性格急躁的人早逝。但沉静却不懂得养护,也会减损寿命;急躁却懂得养护,也能延长寿命。不过沉静容易把握,急躁难以掌控。如果能完全掌握养护的恰当方法,那么沉静的人可以养生,急躁的人也可以养生。20.韩融(东汉学者,字元长):酒是五谷的精华,味道极为醇厚,但也会损害人。美好的事物难以把握,容易过度,养生时应该谨慎对待饮酒。21.邵仲湛(古代学者):五谷能充实身体,却不能延长寿命;各种药物能治疗疾病、延长寿命,味道却不甜美。味道甜美、能充实身体的食物,是普通人珍视的;味道苦涩、能延长寿命的药物,是修道之人看重的。22.《素问》:黄帝问岐伯(古代名医):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,年龄都能活到百岁,行动却不衰老(因为气血还很旺盛);现在的人,才到五十岁,行动就衰老了,这是时代不同,还是人自己的问题呢?岐伯回答:上古时代懂得“道”(自然规律)的人,遵循阴阳变化的法则,配合正确的养生方法(包括男女房室的调理方法),饮食有节制,作息有规律,不随意妄动。所以能让精神和身体相契合,活完自然赋予的寿命,超过百岁。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,把酒当成水喝,把放纵当成常态,喝醉后还进行房事,因为欲望耗尽精气,因为喜好耗散真元,不知道保持精气充盈,不按时调养精神,只追求心情畅快,违背阴阳规律,生活作息没有节制,所以才五十岁就衰老了。23.老君(老子):人的自然寿命,以百年为限度,如果能妥善养护,能活到千岁。就像油脂的使用,燃烧的炉灶大小(消耗速度)决定了油脂能烧多久。别人说得多,我就说得少;别人烦恼多,我就记挂少;别人暴躁,我就不发怒;不被人情世故拖累心神,不追求做官求禄的事业,心境淡然、顺应自然,精神自然饱满,把这种状态当作“不死的药物”,天下没有人懂我。不要以为天地幽冥,上天能知晓人的情况;不要以为暗处无人,神灵能看见人的行为。心里的想法、小声的话语,鬼神都能听到。违背禁令的行为累积到一千件,大地就会收走人的身体。人做了公开的好事,有德行的人会回报他;人做了隐秘的好事,鬼神会回报他;人做了公开的坏事,坏人会惩罚他;人做了隐秘的坏事,鬼神会惩罚他。所以上天不欺骗人,会通过影子显现人的行为;大地不欺骗人,会通过回声回应人的声音。老君还说:人修养善行、积累功德,却遭遇灾祸,是因为承受了祖先留下的灾祸;人违背禁令、做了坏事,却得到福报,是因为蒙受了祖先留下的福报(此处原文“余殃”疑为“余福”,按上下文逻辑修正解读)。24.《名医叔病论》(疑为“名医论病”,原文可能有误):世人不能活到应有的高龄,大多过早死亡,都是因为不爱惜自己,尽情愤怒争执,追求名声、谋取利益,各种有害的情绪和行为攻击精神,内部损伤骨髓,外部损害筋骨肌肉,气血快要耗尽,经脉堵塞不通,皮肤肌肉变得疏松,容易招来邪气和疾病,正气一天天衰败,邪气一天天旺盛。这就像用大海的水去浇即将熄灭的小火,像摧毁高山去阻断细小的水流,要说这种做法的危害,比这些例子还要严重。25.彭祖(古代长寿者):养生的“道”并不繁杂,只要能不惦记衣服好坏,不惦记食物美味,不惦记音乐,不惦记美色,不惦记输赢,不惦记得失,不惦记荣辱,不让心神劳累,不让身体疲惫,经常做导引、吸纳元气、练习胎息(一种类似胎儿呼吸的养生方法),就能活到千岁。想要无限长生,就应该服用上等的养生药物。26.仲长统(东汉学者):摒弃六种情感(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)和五种本性(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)的过度干扰,有头脑却不胡思乱想,有嘴巴却不随意说话,有身体却不贪图安逸,能安于现状也能适应变化,能享受快乐却不沉迷,按这样的方式养生,不知不觉中寿命就延长了,不知不觉中事物就变化了。彭祖、老子大概就是这样的人,否则他们为什么和普通人同类,寿命却和普通人不同呢?27.陈纪(字元方,东汉学者):各种疾病导致的早逝,大多和饮食有关。饮食带来的危害,比声色(歌舞女色)更严重。声色可以断绝一年,饮食却一天也不能停止。饮食对人的益处很多,危害也很迫切:吃得过多就会严重伤害身体,吃得适量就能补益身体。28.张湛:凡是失去权贵地位的人,即使没有遭受邪气侵袭,精神也会内部受损,身体最终会死亡。不是外部的灾祸侵扰,而是内心像冰和火一样相互煎熬,导致自身崩溃、内脏受损、吐血。原本富裕后来变贫穷的人,即使没有遭受邪气侵袭,也会皮肤干枯、筋肉暴露,身体衰弱导致肢体弯曲。贫穷和富裕对人的影响,就像权势一样,只会让疾病损伤身体罢了。运动能战胜寒冷,安静能战胜炎热,既能运动又能安静,就能长生。精气清澈宁静,就能与“道”相合。29.《庄子》:得道的“真人”睡觉时不会做梦。30.《慎子》:白天没有牵挂的人,晚上不会做梦。31.张道人(长寿道士):活到一百几十岁,身体还很健壮。他说:养生的方法,不要长时间行走、长时间坐着、长时间躺着、长时间看、长时间听;不要勉强进食饮水;不要过度醉酒;不要过度忧愁;不要过度悲伤,这就是所谓的“中和”(适度、平衡)。能做到“中和”的人,一定能长寿。32.《仙经》:“我的生命由我自己掌控,不由上天决定。”但愚昧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。“道”是生命的关键,人之所以会患上各种疾病、遭受邪气侵袭,都是因为放纵欲望、不懂得爱惜自己,所以导致身体虚弱受损。就像枯朽的树木,遇到风就会折断;将要崩塌的河岸,遇到水就会先垮掉。现在如果不能服用药物,只要知道爱惜精气、节制情欲,也能活到一两百岁。33.张湛《养生集》叙:养生的十大关键:一是爱惜精神,二是养护气息,三是保养身体,四是练习导引,五是谨慎言语,六是节制饮食,七是调理房室,八是违背世俗的不良习惯,九是合理用药,十是遵守禁忌。除了这十点之外,其他的道理可以简略不说了。34.青牛道士(古代道士):人不应该过度追求快乐,过度快乐会让人不长寿。但也不要勉强做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,比如举重物、拉硬弓、辛苦种地劳作,累了还不休息,导致筋骨疲惫衰竭。不过,适度劳累比过度安逸好。能从早到晚,经常做些事情,让身体不闲着,心里就会畅快;但感觉极度疲惫时就应该休息,休息好后再继续做。这和练习导引的效果没有区别。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朽”,就是因为它们经常运动。吃饱后不要坐着或躺着,应该散步、做事,帮助消化。否则,会让人患上食物积聚不消化的疾病,导致手脚麻木僵硬、脸色黑黄,一定会减损寿命。35.皇甫隆(三国时期官员)问青牛道士(青牛道士姓封,字君达),他的养生方法是否可以推行。青牛道士大致说:身体要经常活动,饮食要经常少吃;活动不要过度劳累,少吃不要导致过度虚弱;少吃油腻肥厚的食物,节制咸、酸的味道;减少思虑,控制喜怒情绪;不追求奔跑追逐(过度游乐),谨慎对待房室之事。汉武帝推行这些方法,有很好的效果。36.彭祖:人承受天地之气(获得生命),即使不懂养生方法,只要养护得当,通常能活到一百二十岁;做不到的人,都是因为损伤了生命。稍微懂得养生之道,能活到二百四十岁;再配合服用一些药物,能活到四百八十岁。嵇康也说:养生方法得当,最好能活千岁,最差也能活百岁。37.彭祖:养护寿命的方法,只要不伤害生命就行。冬天保持温暖、夏天适当受凉(不贪凉),不违背四季的调和规律,这样能让身体舒适。穿太多衣服、盖太厚被子,让身体不劳累,反而会招来风寒疾病;吃太多厚味、腊肉,喝醉吃饱,会导致食物积聚的疾病;美女艳丽,妻妾成群,会导致精气亏虚的祸患;淫靡的音乐、哀怨的声音,让人心情愉悦,会导致沉迷放纵的迷惑;骑马打猎、四处游玩,会导致精神狂乱的过失;谋划成功、战胜他人,兼并弱小、扰乱他国,会导致骄傲放纵的失败。即使是圣贤,有时也会违背这些道理。不过养生的方法,就像水火一样,不能失去适度,否则反而会造成伤害。38.彭祖:人如果不懂“道”(养生规律),直接服用药物,会损伤气血,导致肌肉疏松、骨髓不充实,身体内部先出现问题,所以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侵扰,比如风寒、酒色,引发疾病。如果身体本来就强健充实,怎么会生病呢!39.仙人(道家典籍中记载的仙人):罪过没有比淫欲更大的,灾祸没有比贪婪更大的,过错没有比谗言更大的。这三样东西,是灾祸的根源,小则危害自身,大则危害家庭。如果想延长寿命、减少疾病,千万不要过度施泄精气(否则会让寿命缩短),不要过度保暖(否则会消耗骨髓),不要过度受凉(否则会伤害肌肉),不要随意咳嗽吐唾液(否则会损失身体的津液),不要突然大声呼喊(否则会惊吓魂魄),不要长时间哭泣(否则会让精神悲伤),不要愤怒(否则会让精神不快乐),不要过度思虑(否则会让心神恍惚)。能做到这些,就能长生。
饮食禁忌篇第二
得道高人说:即使经常服用药物,却不懂得保养身心的方法,也很难实现长寿。保养身心的原则是,不要刚吃饱就外出活动,也不要一整天长时间坐着不动,这两种做法都会损害寿命。人可以进行一些轻微的劳动,但不能让身体过度疲惫,也不要勉强去做自己能力无法承受的事情。人吃完饭之后,应该慢慢散步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,这样会让人感觉舒畅。所以流动的水不会腐烂,门轴不会被虫蛀朽坏,就是因为它们经常活动的缘故。因此,人不要在晚上进食,吃完饭之后在庭院里散步,就像走了几里路那样的距离,这样做非常好。刚吃饱就躺下会引发多种疾病,因为食物不能消化会在体内形成积滞。饮食上要遵循“少量多次”的原则,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导致难以消化,要经常保持一种“饱中带饥、饥中带饱”的状态。所以懂得保养身心的人,会在感到饥饿之前就进食,在感到口渴之前就饮水。如果等到明显感觉饥饿了才吃饭,必定会因为过度饥饿而吃太多;等到明显感觉口渴了才喝水,也一定会因为极度口渴而喝过量。吃完饭应该散步,散步之后让别人用粉(可能指滑石粉等具有润滑作用的粉末)按摩腹部,按摩几百次,对身体大有好处。
青牛道士(道家著名养生学者)说:饮食不应吃得过饱,所以道士会在感到饥饿之前就进食。饮水不应喝得过多,所以道士会在感到口渴之前就喝水。吃完饭散步几百步,对身体有中等程度的益处。晚上吃完饭散步大约五里路之后再睡觉,能让人消除病痛。凡是进食,应先吃热的食物,再吃温热的食物,最后吃冷的食物。吃完热的、温热的食物后,如果没有冷的食物,就喝一两口冷水,效果非常好。如果能长期记住这个方法,就是保养身心的重要法则。凡是进食,要先轻轻地吸几口气,咽下去一两口之后再开始吃饭,这样能让人不生病。
得道高人说:热的食物会损伤骨骼,冷的食物会损伤脏腑;热的食物会烫伤嘴唇,冷的食物会刺激牙齿疼痛。吃完饭慢慢散步有助于长寿。吃饱后不要大声说话。过量饮水会导致血脉不通畅,过度醉酒会使心神涣散。春季适合吃辛辣的食物,夏季适合吃酸味的食物,秋季适合吃苦味的食物,冬季适合吃咸味的食物,这些都能辅助五脏功能、滋养气血、预防各种疾病。但即使是酸、咸、甜、苦这些味道的食物,也不能过量食用。春季不要吃动物肝脏,夏季不要吃动物心脏,秋季不要吃动物肺脏,冬季不要吃动物肾脏,一年四季都不要吃动物脾脏,如果能做到不吃这些脏腑,就更顺应自然规律。燕子不能吃,它落入水中会被蛟龙、毒蛇吞食,而且也不应该捕杀燕子。刚吃饱就外出,容易引发背部疼痛的疾病。饮酒不宜过量,过量就会呕吐,呕吐对身体不好。醉酒后不能对着风站立,也不能用扇子扇风,这两种做法都会损害身体。白色的蜂蜜不要和李子一起吃,会损伤五脏。醉酒后不要勉强进食,会让人长毒疮、生恶疮。醉酒且吃饱后进行房事,轻则会让人面部皮肤变差、引发咳嗽,严重的话会损伤脏腑经脉,危及生命。
凡是进食,要尽量吃温热的食物,这样容易消化,比习惯吃冷食要好。凡是食物,煮熟后吃比生吃好,少吃比多吃好。吃饱后骑马奔跑,会让人神志不清。喝水不要急促地吞咽,会引发气病和水饮停滞的病症。人吃奶酪时,不要喝酒,否则会导致痰中带血或小便带血。吃热的食物时出汗,不要马上洗脸,会让人面色变差,感觉脸上像有虫子在爬。吃完热的食物后,不要用醋浆(古代用谷物发酵制成的酸味饮品)漱口,会让人有口臭,还可能损伤牙齿导致出血。马出汗时的气息以及马毛如果混入食物中,也会对人造成伤害。鹦鹉肉、兔肉、狗肉,不能一起吃。被破旧茅屋上滴落的水浸泡过的肉干,名叫“郁脯”,吃了会损害身体。长时间饥饿后不能一下子吃得过饱,否则会引发积滞类疾病。吃饱后在夜间外出且没有做好保暖措施,很容易患上霍乱而死亡。急性病刚痊愈时,不要吃生鱼,否则会导致痢疾不止。吃生鱼时,不要吃奶酪,会在体内滋生寄生虫。吃兔肉时,不要吃干姜,会引发霍乱。人吃肉时,不要取肉最上面最肥的部分,因为那部分肯定是众人最先注意到、最容易被反复触碰的,吃了会导致气机郁结和恶疮等病症,凡是这类(众人易触碰的)食物都是如此。
空腹时不要吃生水果,会让人胸膈以上发热,引发骨蒸潮热(中医病症,表现为热自骨内向外透发),甚至长毒疮。用铜器盖食物,如果铜器表面出现“出汗”(指铜器因环境温湿度变化产生的水汽、锈蚀等物质)并滴落到食物中,吃了会引发皮肤疮疡和肌肉毒疮。身体受寒还没有缓解时就吃热的食物,也会引发“刺风”(中医病症,表现为皮肤突然刺痛、游走不定)。饮酒后体内的热气还没消退,不要用冷水洗脸,会让人面部生疮。吃饱后不要洗头,洗头会让人患上头风病(表现为头痛反复发作)。荞麦和猪肉一起吃,吃超不过三顿就会引发热风病症。干肉脯不要放在糯米粥里吃,会导致气机不畅、呼吸困难。干肉脯用火烧时不变焦,拿出火后才变焦,掰开后能看到像筋络一样的纤维相互缠绕,这种肉脯吃了会让人患病,甚至危及生命。羊的肩胛骨中有一种像珠子一样的肉,名叫“羊悬筋”,吃了会让人患上癫痫病。各种潮湿且看不清形态、纹理的食物,吃了会引发积聚类病症,导致腹部胀痛。急病痊愈后不到一周就饮酒,会让人胸膈以上发热。新病刚好时,不要吃生枣、羊肉、生的蔬菜,会损伤气色,而且这种损伤终身无法恢复,严重的会导致死亡,还会引发胸膈以上发热蒸烤的症状。
凡是吃热的油脂面饼类食物,不要喝冷的醋或浆水,容易导致声音嘶哑或咽喉不适。生的葱白和蜂蜜一起吃,会对人造成伤害。特别要注意:干肉脯遇到水后自己蠕动,这种肉脯吃了会使人丧命。把肉晒干制成肉脯时,如果始终晒不干,就不要食用。羊肝不要和花椒一起吃,会伤害心脏。黄瓜和羊肉一起吃,会让人身体发热。过量饮酒、过多吃肉,这种行为被称为“痴脂”,会让人忧愁狂乱、举止失常。服用好的药物、用五谷杂粮充实身体且心情愉悦的人,被称为“中士”(中等层次懂得养生的人),但仍需担忧疾病带来的痛苦。通过“食气”(道家养生方法,指吸纳天地自然之气)保养精气、留存心神的人,被称为“上士”(高层次懂得养生的人),能够和自然一样长久存活。
杂诫忌禳害祈善篇第三
长时间看东西会损伤血液,长时间待在室外会损伤气息,长时间站立会损伤骨骼,长时间行走会损伤筋脉,长时间坐着会损伤肌肉。凡是过度思虑、勉强逞强会伤害身体,忧愁思虑、悲伤哀痛会伤害身体,喜乐过度会伤害身体,愤怒不能消解会伤害身体,急切追求心愿会伤害身体,为忧虑的事情烦扰会伤害身体,寒暑冷热没有节制会伤害身体,男女阴阳不交合会伤害身体。凡是阴阳交合,必须依照导引等养生方法。如果能避开各种伤害身体的事,又践行阴阳调和的方法,那就是接近长生不死的途径。极度欢乐会让人气息浮躁涣散,极度忧愁会让人气息郁滞不通。过度消耗精气会让人气力匮乏,看东西过多会让人眼睛失明,睡觉过多会让人心情烦躁,贪恋美味食物会让人腹泻。
世俗之人只知道贪恋五味美食,却不知道元气可以 “饮用”。圣人知道五味会引发疾病,所以不贪恋;知道元气可以吸纳,所以闭口不随意说话,精气自然会顺应聚集。唾液不咽下,体内的 “海”(道家指丹田,精气汇聚之处)就不能滋润;“海” 不滋润,身体的津液就会匮乏。由此可知,吸纳元气、吞咽唾液(醴泉),是延年益寿的根本。
洗澡没有固定规律不吉利,夫妻一起洗澡不吉利。刚洗完澡、醉酒吃饱后、远行归来、极度疲倦时,都不能进行房事,否则会生病,一定要谨慎。成年男子不要头朝北方睡觉,会让人六神不安、经常忧愁健忘。不要跨越井栏(或在井边随意踩踏),这是从古至今的大忌讳。如果看到十步之内有墙壁,不要靠着墙坐在室外,被风吹到会引发癫狂、瘙痒之类的疾病。不要怒目长时间看太阳、月亮,会丧失视力。凡是大汗淋漓时突然脱掉衣服,不谨慎的话很容易患上偏风(中风的一种,表现为半身不遂)。
刚洗完澡,不能暴露头部对着风,否则不幸会患上严重的风疾、刺风病。身体受了寒气后,不要立刻凑到火边烤脸,否则会导致身体消瘦,还会引发风眩症(头晕目眩)。凡是出汗时,不要交叉双腿、悬空抬脚坐着,时间长了会引发血痹症(肢体麻木、疼痛的病症),导致腿脚沉重、腰部疼痛。凡是脚上有汗时,不要接触冷水,否则会引发骨痹症(骨骼关节麻木疼痛),也可能引发遁痉(类似肢体痉挛、抽搐的病症)。长时间憋尿,会导致膝盖发冷,还会引发冷痹症(因寒气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)。
凡是吃了热的食物后出汗,不要在有风的地方随意活动,否则会引发积聚类疾病、头痛,还会让人眼睛干涩、嗜睡。凡是准备睡觉时,不要唱歌吟诗,这是不吉利的做法。睡醒起床后,不要大声说话,会损伤人的元气。凡是有飞鸟主动扑向人,这种鸟不能吃;如果鸟是张开嘴巴的,或是羽毛下有疮疡,也都不能吃。凡是用热水洗完头后,立刻用冷水冲洗,会引发头风病(反复发作的头痛)。
凡是人睡觉时,头部旁边不要放置火炉,会让人感觉头部沉重、眼睛发红、鼻子干燥。凡是躺卧就绪后,头部旁边不要点灯,会让人六神不安。冬天要让双脚温暖、头部稍凉,春秋两季则让头部和双脚都保持稍凉的状态,这是圣人遵循的养生常规。凡是刚哭过就进食,容易引发气机不畅的疾病。晚上睡觉时不要用东西蒙住头,妇女不要张开双腿像鳌(大龟)一样坐着,这是非常忌讳的做法。
凡是吐痰不要吐得太远,吐得太远容易引发肺病,导致手臂沉重、背部疼痛、咳嗽。凡是有人做噩梦(梦魇),不要点灯照他,否则可能会让他在梦魇中无法醒来;在黑暗中轻声呼唤他就会吉利,也不要靠近他或急切地大声呼喊。凡是人睡觉时不要张着嘴,时间长了会引发消渴症(类似糖尿病,表现为多饮、多食、多尿等),还会导致面色苍白无血色。
凡是早晨起床后,不要用冷水睁着眼睛洗脸,会让人眼睛干涩、视力受损,还容易流泪。凡是在路途中接触了热气,遇到河水不要用河水洗脸,否则会生出黑斑(面部暗色斑点)。人睡醒后突然醒来,不要喝水后再躺下睡觉,会引发水痹症(因水湿导致的肢体麻木肿胀)。凡是急性病刚退汗,不要喝冷水,会损伤人的胸腹器官,导致病情难以痊愈。
凡是空腹时,不能闻见腐臭尸体的气味,这种秽气吸入鼻腔会让人患病。凡是要去看尸体,都必须先喝些酒、嚼些大蒜来祛除毒秽之气。凡是小孩不要让他用手指月亮,否则两耳后面会生疮,严重时疮口会溃烂,这种疮名叫 “月蚀疮”,把蛤蟆捣成粉末敷在疮上就能痊愈,而且敷药后其他疮也不会再长。凡是产妇不能接触有狐臭的人,否则会让产妇身体肿胀。
凡是人睡觉时,不要在窗户下面(原文 “窗裤” 推测为传抄误差),会让人六神不安。凡是睡觉时,春夏两季要让头部朝向东方,秋冬两季头部朝向西方,这样做对身体有好处。凡是成年男子,饥饿时要坐着小便,吃饱后要站着小便,这样能让人不生病。凡是人睡觉时,要屈膝侧卧,这样有利于保养体力。凡是睡觉时要多翻身,偶尔轻声说笑也可以,但要尽量少说话,不要让声音太大。
春季要天快黑时睡觉、早早起床,夏秋两季要到深夜再睡觉、早早起床,冬季要早睡晚起,这样做都对身体有好处。虽说早起不要早过鸡叫,晚起不要晚过日出。冬天天地间阳气闭合潜藏,人不应该过度劳作导致出汗,否则会泄散阳气,损伤身体。刚洗完澡准备结束时,不要对着风梳发髻,不要湿着头发睡觉,否则会让人患上头风病,出现头晕胸闷、头发脱落、面部肿胀、牙齿疼痛、耳朵失聪等症状。潮湿的衣服和被汗水浸湿的衣服,都不能长时间穿在身上,会让人长疮,还会引发风疡瘙痒之类的皮肤病。
老君说:正月初一早晨,在庭院中面向寅方(东方偏北),拜两次并念咒:“某人年年蒙受大道的恩惠,在太清玄门之下,希望能挽回某人去年流逝的岁月。” 男子女子都要这样自我念咒三次。经常践行这个方法,能延年益寿。玄女有清净心神的方法,淮南王(刘安)有尊崇祭祀、养护身心的准则,他们都是希望能让身体与真灵相合,保护维持生命的根本。
《仙经》中的秘密要诀记载:要经常在心中存想有一团气,像鹦鸟(推测为 “鹌鹑” 或 “鸽子”,形容气团大小)一样大,里面呈红色、外面呈黄色,这样能驱避各种邪气,延年益寿。想要驱退各种邪气鬼怪,要经常在心中存想有一团像斗(古代量器)一样大的烈火,光明耀眼,这样各种邪气就不敢侵扰人,即使进入有瘟疫的地方也没事。晚上睡觉时,要在心中存想身体外面有红色的气、里面有白色的气笼罩着自己,这样能驱避各种邪气和鬼魅。
老君说:凡是人追求养生之道,不要触犯 “五逆” 和 “六不祥”,触犯的人会遭遇凶险。“五逆” 是:大小便时面朝西方,是第一逆;面朝北方,是第二逆;面朝太阳,是第三逆;面朝月亮,是第四逆;抬头仰望天空和星辰,是第五逆。“六不祥” 是:晚上起床时不注意保养身体,是第一不祥;白天起床后不谨慎持守心志,是第二不祥;对着龙(原文 “宠” 推测为传抄误差)辱骂,是第三不祥;用脚踩火,是第四不祥;夫妻在白天进行房事,是第五不祥;背叛、伤害师父,是第六不祥。
凡是人早晨起床后,要经常说吉祥的事,上天会赐给人福气;不要说 “怎么办” 之类的话,也不要随意唱歌呼啸,这种行为称作 “招引灾祸”。不要在树林里躺着唱歌,不吉利;刚躺下时就俯卧,不吉利;吃饭时俯卧,不吉利;用勺子、筷子敲击盘子,不吉利。
司阴之神在人的嘴巴左边,人如果有隐秘的灾祸(暗中做的坏事),司阴之神会向上天报告,上天就会考核、惩罚人的魂魄。司杀之神在人的嘴巴右边,人如果说恶毒的话,司杀之神会向司命之神报告,司命之神会记录下来,等罪恶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人丧命。这两位神灵监督着人的嘴巴,专门寻找人言行上的过错,怎么能不谨慎呢?
舌头就像人身体的兵器,善与恶都是从舌头(言语)中产生的,所以是道家所忌讳的。吞咽 “玉泉” 能让人延年益寿、消除各种疾病。“玉泉” 就是人口中的唾液。在鸡叫时、天亮时、中午时、傍晚时、黄昏时、半夜时,一天一夜总共六个时辰(原文 “七漱” 推测为表述误差,对应六个时辰),每次都漱口收集唾液然后咽下,每次吞咽都要让唾液充满口腔再咽下,能延年益寿。
头发,是血液的末端;牙齿,是骨骼的末端;指甲,是筋脉的末端。梳理头发上千次,头发就不会变白;早晚叩击牙齿,牙齿就不会生龋齿;不频繁剪指甲,筋脉就不会衰败。人要经常照镜子,这称作 “存形”(保持对自身形体的认知),形体与精神相互依存,就是这个意思。但如果只是炫耀自己的容貌、过分爱惜外表,还不如不照镜子。
凡是人经常在正月初一、二月初二、三月初三、四月初八、五月(原文日期缺失)、六月二十七、七月十一、八月初八、九月二十一、十月十四、十一月十一、十二月三十这几天,取枸杞菜煮成汤用来洗澡,能让人皮肤有光泽、不生病、不衰老。
发生月食时应该设法救护(古代民俗,如击鼓、呐喊等),这样能救助世人、消除灾祸。救助一万人,功德能和上天相比。上天不喜欢杀戮,圣人效仿上天的做法。不喜欢杀戮的人,是在帮助天地养育万物,所以会招来极大的福气。做了吉祥的梦可以说出来,做了不祥的梦就不要说,这样能保养身心、延年益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升阳配资-配资资讯-炒股配资学习-中国前十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