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学圻这一生,仿佛是一部厚重的人物传记。事业上,他从最初的文艺兵一路走到如今的老戏骨,舞台和银幕上留下无数经典瞬间;感情上,他从婚姻到离异,也经历过孤独与失落。纵然人生起落不断,他始终能在跌倒后重新站起,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他的经历正好印证了一句话:年龄只是数字,真正决定一个人状态的,是心里的那股劲儿。
如今快八十岁的王学圻,活得比许多年轻人还要自律与充实。他在抖音上开设账号,分享自己的日常,视频中精神矍铄,看上去只有六十出头。平日里严格控制饮食,不多吃一口馒头以免影响上镜;夏天在小区健身器械上挥汗如雨,依旧坚持不懈。有人说这股子坚韧劲儿,连很多年轻人都不一定能比得上。他的生活方式,恰似钟南山院士般,靠着锻炼与自律,把年岁压进心底,而不是写在脸上。
然而,王学圻的生活并非一直这样轻快。早年与孙昌宁的婚姻,因两地分居而逐渐冷淡。刚开始还能靠书信维系,久而久之,文字越来越短,感情也渐渐淡去。某一年春节,他独自守着空荡的屋子,年夜饭只是一盘饺子,那份冷清外人难以体会。妻子回国后,两人早已生疏,争吵与沉默取代了温情,最终走向离婚。坊间一度流言四起,说是因第三者插足,但事实证明这些传闻不过是臆测。就像张艺谋与巩俐当年的分手一样,有时并非阴谋,而是两个人渐行渐远。
展开剩余64%离婚后,他并没有急于寻找伴侣,而是把所有心力都投向演戏。他说,表演能让他暂时忘却烦恼,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过了许多不同的人生。这份投入,也成就了他“把角色刻进骨子里”的演技。《大明风华》里的朱棣,一眼便显帝王之威;《十月围城》里的李玉堂,慷慨赴死的瞬间令观众泪流满面;《黄土地》中的顾青,质朴沉稳得像从黄土高原里生长出来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在正反角色间都能游刃有余,《天地英雄》里的反派,那狠劲让观众惊讶于他的多面性。相比李雪健因《焦裕禄》一角而鞠躬尽瘁,王学圻的独特之处,或许正是在角色类型间的自如切换。
其实,他对表演的严苛要求,从少年时就埋下了种子。在北京上学时,他是鼓乐队里敲鼓的孩子。六一节演出时,台下的掌声让他感受到被注视的幸福,那一刻,他隐约明白自己与舞台有缘。后来进入文工团当文艺兵,扬琴、歌舞、小品一样不落,白天训练,晚上排练,累得脚不沾地,他却乐在其中。这种在忙碌中找到快乐的劲头,和如今一些人一加班就叫苦连天,形成鲜明对比。
家庭方面,他的儿子王大庆并未因父母离异而受到太大影响。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回国成为知名导演,事业有成,还娶了模特为妻,育有一子。如今孙子已经上高中,眉眼间与王学圻极为相似,典型的隔代遗传。祖孙三代偶尔同框,那份温馨也让人感叹家庭的另一种圆满。事实证明,家庭不必形影不离才能和睦,只要彼此安好,感情依旧能长久。
回望王学圻的这一生,从舞台到银幕,从爱情到孤独,他在风雨起伏间始终保持自我。观众记住的,也许不是他本人,而是那些被他赋予灵魂的角色。但透过这些角色,人们看见的,正是一个演员对艺术的坚守与热爱。他的人生告诉世人:无论年岁多大,只要内心仍有力量,生活便依旧可以过得有滋有味。
发布于:福建省升阳配资-配资资讯-炒股配资学习-中国前十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