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要是你每天都要在那条叫陈太路的“水泥肠子”上蠕动半个钟,恭喜你,你的“渡劫”之路可能快熬到头了,当然也可能...是新一轮折磨的开始。
前两天刷到一个消息,说是白云区的陈太路,就是那条X304(东平-太和)线,终于要动刀子了。
这事儿一出来,朋友圈里那帮天天走这条路的朋友瞬间“炸锅”,情绪那叫一个复杂,好比中了五百万彩票但兑奖地点在外太空。
激动,又有点儿不着边际的慌。
先说说这条路现在是个什么德行。
全长大概5公里,不长,但堵起来能让你怀疑人生。
它连接着太和中路和广从路,按理说是条“黄金通道”,可实际上呢?
路宽窄的地方只有18米,双向四车道?
那是理论上的。
实际上早晚高峰,电瓶车、小轿车、拉货的大卡车,全都搅和在一起,奏响一曲“锅碗瓢盆交响乐”,你按喇叭我摁得比你更响,谁也别想走。
说白了,这条路早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。
周边居民区、小工厂越来越多,车流滚滚而来,它却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,像一个中年发福却还穿着少年时紧身裤的油腻大叔,勒得自己喘不过气,也让别人看着难受。
这回,终于是下了血本了,总投资将近1.56个亿,要给这条路做个“大手术”。
摊开那张写满数据的规划图看看,有点意思。
道路红线要拓宽到最宽26米,双向四车道那是标配,关键是旁边还要加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。
这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以后我们这些骑着“小电驴”的平民,总算不用再跟那些铁皮巨兽玩“贴身肉搏”了。
这不仅仅是拓宽一条路,这是在划分“楚河汉界”,让各路神仙各行其道,安全系数拉满。
设计时速40公里,虽然不算快,但你想想现在那龟速,简直是从自行车到小摩托的飞跃。
不过,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,一切都得自己去拼,搞建设也一样。
1.5个亿砸下去,听着响亮,但背后跟着的是365天的工期。
一年,整整一年。
住在路两边的朋友们,可以预见你们未来一年的生活:窗外是“当当当”的交响乐,出门是漫天飞舞的尘土,还有那随处可见的“前方施工,请绕行”的亲切提示。
这还没算上各种管线改造、桥梁加固、绿化工程……一个字,熬。
这就引出了一个经典问题:短痛还是长痛?
有人觉得,与其天天忍受这种“钝刀子割肉”式的拥堵,不如来个痛快的,封路大修一年,换来以后几十年的畅通。
这听起来相当划算。
但反对的声音立马就来了:“说得轻巧,我上班怎么办?孩子上学怎么办?我楼下开店的生意怎么办?这一年下来,路修好了,我的店也黄了。”
这种矛盾其实就是每个城市发展的缩影,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,只有不断的权衡和取舍。
你想要城市的便利和高效,就得承受它升级改造时的阵痛。
就像一个人想练出八块腹肌,那汗水和肌肉酸痛的过程,一步也少不了。
这次白云区陈太路的升级改造,就是这么一次“健身”。
咱们再往深了挖一点。
一条城市次干道的改造,真的只是为了让大家开车快一点吗?
格局小了。
看看这条路串联的是什么地方?
太和镇、大源街、龙归街,这些区域是白云区乃至广州产业和居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[1] 路通,财通。
道路系统的完善,直接影响的是整个片区的“微循环”。
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怎么样,交通绝对是块试金石。
没哪个老板愿意把厂子开在一个连货车都进出困难的地方。
把路修好了,才能吸引更多企业进来,提供更多就业岗位,整个区域的经济才能被盘活。
[2]
所以,这1.5个亿砸下去,不单单是铺了5公里的柏油路,更是为整个片区的未来发展铺路。
至于工期一年是不是有点过于乐观?
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能不能做到位?
这就要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执行力了。
画大饼谁都会,能不能烙熟了端上来让大家吃到嘴里,那才是真本事。
总而言之,陈太路的这次升级改造,对每天挣扎在这条路上的“打工人”来说,无疑是久旱逢甘霖。
虽然过程注定是场“修行”,但总归有个盼头。
一年之后,这里究竟会变成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,还是一个新的“停车场”?
咱们也别急着下定论,骑驴看唱本——走着瞧。
各位老铁,你们觉得这波改造能彻底解决问题吗?
评论区聊聊?
升阳配资-配资资讯-炒股配资学习-中国前十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