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70 后 80 后的哥们儿姐们儿,咱今儿个唠点怀旧的 —— 还记得小时候头皮发痒,老妈拿篦子在头发里刮出白花花的虱子卵不?那时候去理发店,师傅一扒拉头发就能看见黑点儿乱窜,现在想想都浑身起鸡皮疙瘩。可你说怪不怪,现在别说孩子头上了,就连咱爸妈那辈人都不提这玩意儿了,虱子咋就突然绝了迹呢?咱今儿个就端着茶杯慢慢唠,从这虫子的老底儿到它消失的门道,全给掰扯清楚喽!
一、先说说这虱子到底是啥来头?搁现在得叫 "活化石" 了
要论起辈分,虱子这玩意儿比咱们人类可老多了。科学家从化石里发现,这虫子在地球上蹦跶了至少 4000 万年,咱老祖宗还在树上摘果子的时候,它就已经在灵长类动物毛里安营扎寨了。按现在的分类,虱子分三拨儿:头虱、体虱和阴虱,各有各的地盘,跟划了势力范围似的。
展开剩余90%头虱最常见,就爱在头发根儿扎堆,尤其是后脑勺和耳朵后面。这小东西针尖儿大小,深灰色,爬得飞快,专挑头皮嫩的地儿下嘴。我记得小时候同桌小丽,头发老是油乎乎的,有次上数学课她老挠头,我瞅见她头发丝儿上挂着白花花的点儿,吓得我一下午都离她三尺远 —— 后来才知道那是虱子产的卵,叫虮子,黏在头发上跟撒了把盐似的。
体虱就更恶心了,专躲在衣服缝里。以前听我奶奶说,旧社会闹饥荒的时候,人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袄,一冬天不脱,体虱能在里面 "开派对",顺着领口往皮肤上爬。最吓人的是阴虱,这玩意儿专往私密处钻,虽说不咋传播大病,但痒起来能让人抓心挠肝,以前卫生所里不好意思说的患者可不少呢。
说起来这虱子长得跟个小坦克似的,六条腿上全是钩子,抓住头发就跟焊上了一样。我小时候见过一只,用指甲盖儿掐都费劲,那壳硬得跟穿了盔甲似的。最要命的是繁殖速度,一只母虱子一天能下 3-5 个卵,八天就能孵出来,不到一个月就能子孙满堂。您琢磨琢磨,要是哪家孩子头上有俩虱子,半个月后那就是 "千军万马" 了!
二、想当年虱子多到啥程度?全国人民头上都可能藏着 "百万大军"
现在的 00 后 10 后估计都没见过虱子长啥样,但搁咱小时候,这玩意儿跟苍蝇蚊子似的,是生活标配。我记得上小学那会儿,每年夏天学校都要组织 "查虱子",老师拿个小棍儿扒拉头发,查到有虮子的直接拎到操场边儿上剃光头。男生还好说,女生哭着喊着不愿意,最后还是得乖乖坐那儿让老师傅推子伺候 —— 那时候的剃头推子还是手动的,吱呀吱呀响,推完了一摸脑壳,全是红印子。
世界卫生组织 80 年代做过调查,发展中国家孩子头虱感染率超过 50%,有些穷地方能到 80%。咱国家那会儿虽说没那么夸张,但农村孩子十个里有八个头上有虱子。我二姨家在乡下,表哥表姐们夏天都剃成光头,不是为了凉快,是方便我二姨拿篦子刮。那篦子齿儿特密,刮一次能在纸上蹭下好些黑点儿,现在想想都起鸡皮疙瘩。
为啥以前虱子这么猖獗?说白了就是生活条件跟不上。咱先说洗澡这事儿,70 年代城里人家也不是家家有热水器,冬天得去公共澡堂子,一周能洗一次就不错了。农村更别提,我姥姥说他们那会儿冬天三个月不洗澡是常事,头发油得能炒菜,正好给虱子当温床。衣服也是 "新三年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",一件棉袄从老大穿到老三,虱子卵粘在布缝里,洗都洗不掉。
还有居住环境,那时候谁家不是好几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里?我爸说他们小时候弟兄四个睡一张土炕,盖一床被子,晚上睡觉都能感觉到虱子在脖子上爬。上学的时候更要命,同桌之间互相传染,帽子、梳子、头绳儿都能当 "交通工具",有时候借个橡皮的功夫,虱子就能爬你头上安家了。
三、现在虱子咋就没了?难道是被洗发水给灭了?
要说虱子消失的转折点,我觉得得从 2000 年以后算起。记得千禧年前后,我家小区里突然开始流行 "焗油膏",我妈买了瓶飘柔,说能去屑止痒。那会儿还没意识到,其实咱们的生活习惯正悄悄把虱子逼上绝路。
先说清洁频率,现在谁家没热水器?城里人恨不得每天洗澡,农村老家也装上了太阳能,每周洗两三次不成问题。我侄女现在上幼儿园,老师天天叮嘱要洗头,隔三差五还发个 "防虱指南",说要勤换枕巾、不共用梳子。想想咱小时候,一周能洗次头就不错了,头发油乎乎的,虱子在里面跟住五星级酒店似的。
衣服材质也变了天。以前都是纯棉布,粗粗拉拉的,虱子爪子一勾一个准。现在谁还穿补丁衣服?化纤面料滑溜溜的,虱子爬上去直打滑,根本待不住。而且现在衣服换得勤,脏了直接扔洗衣机,热水一烫、甩干一烘,别说虱子卵了,细菌都活不了。我妈现在还念叨呢:"以前衣服穿破了都舍不得扔,现在孩子衣服稍微起球就不穿了,虱子没地方搭窝喽!"
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—— 药用洗发水。记得 05 年左右,超市里突然多了好多 "去屑止痒" 的洗发水,有些还带点药味儿。后来才知道,里面含的除虫菊酯能杀死虱子。我姐家孩子有次从幼儿园回来头上长了虱子,医生就让用康王洗了几次,再拿细齿梳刮,没几天就干净了。现在更方便,淘宝上一搜 "儿童除虱梳",销量好几万,家长们防患于未然的意识都强了。
四、细说虱子消失的 "四大功臣",最后一个你绝对想不到
(1)自来水普及:虱子的 "头号天敌"
我爸常说他们小时候,村里挑水要去两里外的井,冬天井沿结冰,挑水得格外小心。那时候别说洗头了,喝的水都得省着用。90 年代末农村通了自来水,我姥姥家第一次装上水龙头时,她能盯着水流看半天。现在好了,不管城里农村,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,洗头洗澡成了日常,虱子卵刚沾上就被冲跑了,根本没机会长大。
(2)化纤面料:让虱子 "站不稳脚跟"
记得我妈以前做棉袄,里里外外都是棉布,针脚缝得密不透风,虱子最喜欢在这种地方产卵。现在好了,羽绒服、冲锋衣,面料光滑得跟镜子似的,虱子爬上去就跟人在冰面上走路,根本抓不住。而且现在衣服讲究 "速干"" 抗菌 ",有些面料还自带防螨功能,虱子来了纯属找虐。
(3)卫生意识:从 "忍忍就好" 到 "见不得脏"
我上小学那会儿,同桌小王头上长虱子,他爸妈觉得 "小孩都这样",根本不当回事。现在呢?我嫂子听说幼儿园有孩子长虱子,立刻把侄子的枕头、帽子全扔了,还买了个紫外线消毒灯天天照。社区医院也常搞宣传,说虱子能传播斑疹伤寒,家长们一听都怕了,讲究得很。
(4)城市化进程:把虱子 "挤" 出了生活
以前住大杂院,邻居家孩子头上有虱子,转眼就能传到自家娃头上。现在住楼房,家家关门闭户,孩子放学就回家,接触面少了。而且城里绿化好,卫生消杀到位,连苍蝇都少见,别说虱子这种需要特定环境的虫子了。我老家亲戚说,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留守老人孩子也讲究卫生,虱子自然就没了。
五、那些年跟虱子斗智斗勇的 "土方法",现在听着都逗
要说治虱子,咱爸妈那辈人可真是 "土方子" 百出,现在想想又好笑又心酸。我奶奶最常用的就是煤油涂头,说能把虱子呛死。有次我堂哥头上长虱子,奶奶拿棉球蘸着煤油往他头皮上抹,那味道熏得人睁不开眼,结果虱子没呛死几个,堂哥头发倒是掉了一绺。
还有用醋泡头发的,说酸性环境能杀死虱子卵。我妈试过一次,让我把头泡在醋水里十分钟,那味儿简直上头,洗完了头发黏糊糊的,跟抹了浆糊似的。后来条件好了点,开始用 "敌敌畏" 稀释了喷头发,现在想想都后怕,那可是农药啊!
最绝的是我姥姥的 "篦子战术",每天晚上把我妈按在炕头上,用细篦子一遍遍刮头发,刮下来的虱子直接用指甲盖儿掐死,"咔嚓" 一声响。我妈说那声音听得她头皮发麻,但又不敢动,生怕姥姥下手没轻没重。现在想想,老一辈人没什么好办法,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跟虱子较劲。
六、虱子消失了是好事,但有些事儿咱得琢磨琢磨
现在带孩子去医院,儿科医生都快忘了虱子长啥样了。前两年新闻说英国有学校闹头虱,家长们慌得不行,可咱这儿早就见怪不怪了。虱子消失确实是生活条件变好的证明,但有时候也挺感慨的 —— 那些年跟虱子斗智斗勇的日子,居然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。
不过啊,咱也别掉以轻心。前两年回老家,听村里老人说,有些偏远山区的孩子还是有虱子,主要是卫生条件跟不上。还有养宠物的人家,要是猫狗身上长了虱子,不及时清理,也可能传到人身上。所以说,虱子不是彻底灭绝了,只是在咱们身边没了生存空间。
再往深了想,虱子的消失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。它跟冰箱普及、自来水入户、化纤工业发展这些大事儿挂钩,说白了就是咱们日子过得越来越精细了。我爸常说:"以前盼着吃饱穿暖,现在讲究吃好穿净。" 这话真不假,你看现在超市里的洗发水,分去屑的、控油的、防脱的,搁以前谁能想到洗头还能有这么多讲究?
七、跟年轻人唠唠:你们没见过的虱子,到底多 "膈应人"
现在的小孩可能觉得虱子跟恐龙似的,只存在于故事里。前几天我侄子问我:"叔叔,虱子是不是跟跳蚤一样?" 我跟他说:"跳蚤蹦得高,虱子可是贴着头皮吸血的!" 然后给他看了张老照片,我堂哥小时候剃了光头,头皮上红点密密麻麻的,把孩子吓得直捂眼睛。
跟年轻人唠这事儿,不是为了忆苦思甜,是想让他们知道,咱们生活的变化有多大。就说我姐吧,她女儿现在上小学,每天换洗衣服不说,书包、文具每周都要消毒。想想我小时候,一个帆布书包背三年,缝了又缝,里面指不定藏了多少虱子卵呢!
还有现在的育儿理念,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。我妈说我小时候长虱子,她觉得 "正常",现在我嫂子发现孩子头皮痒,立马带去医院做检查,生怕是什么毛病。这就是进步啊,从 "忍忍就好" 到 "科学防治",背后是整个社会卫生观念的提升。
八、最后唠唠:消失的虱子,留下的回忆
前两天收拾老房子,翻出个铁盒子,里面装着把篦子,齿儿都快磨平了。我拿给我妈看,她乐了:"这玩意儿现在可成古董了,当年没少给你姐刮虱子。" 说着说着,又念叨起我表姐小时候,头发里长了虱子,她用白酒泡烟叶水给洗,结果把孩子头皮都烧坏了 —— 现在听着是笑话,当年可是真事儿。
虱子这东西,说起来恶心,但确实是一代人的记忆。它消失的过程,正好是咱们国家从穷到富的过程。现在回去看老照片,70 年代的人头发油乎乎的,80 年代开始讲究梳辫子抹头油,90 年代流行洗发水广告,2000 年后人人都有了吹风机 —— 你看,虱子的退场,跟咱们生活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,其实都是连着的。
有时候跟哥们儿喝酒,还会拿虱子开玩笑:"当年谁头上没长过虱子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 70 后。" 说完大家哈哈一乐,心里却明白,那些痒痒挠挠的日子,真的一去不复返了。现在再看见谁家孩子头皮痒,第一反应是 "该洗头了",而不是 "是不是长虱子了"—— 这变化,多好啊!
发布于:江西省升阳配资-配资资讯-炒股配资学习-中国前十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